当前位置: 首页>>党代会>>新闻宣传>>正文
 
待得春秋佳日至 喜揽教育英才归
2016-12-05 15:12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强内涵,抓转型,促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李小鸽  程瑾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

有人说,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灯。有人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也有人说,优质的学校,既要有大楼,也要有高师。不管怎么表达,意思总归一句话,一流的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脱颖而出的生命。

“人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我们学院始终坚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做好人才工作,全面盘活人才资源,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优化人才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各类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努力在全校形成“爱才、惜才、用才、育才”的良好环境。”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史优胜说。

    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质教师队伍,自建院以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就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用最苛刻的条件选拔教师,用最高的标准来培训教师,用最严格的纪律要求教师,通过人才引进、国内访学、实践锻炼、教学竞赛和教学研讨等多种措施,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聚首在一起,他们以专业的知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恒久的人格魅力浸润学生,培养有温度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托起了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梦想。

    目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专任教师5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164人;博士研究生53人,拥有硕士学位者216人,硕士研究生123人;“双师”素质教师233人;兼职教师139人,其中客座教授63人;专业带头人29人,骨干教师104人;院级教学名师23人;组建了9个专业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双师”素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预计‘十三五’末,专任教师总数达到600人以上,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接近40%,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55%,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到80%,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院长张雄如是说。

引进高层次人才  固化百年树人之基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标志,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社会声望主要是由大师支撑的。有了名师,优秀学生就会慕名而至,有了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就能够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带动起一支队伍。

基于此,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之初,就将人才作为立校之基、兴校之本、固校之根,始终遵循“和谐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严把教师质量关,通过面试、试讲、演讲、资审、体检、公示等程序,从全国各地招揽各类博士5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多名,他们都是人中翘楚,形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硬、理念新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同时实现了学校老、中、青三代优秀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

从这些教师的成长历程看,他们博观约取沉淀自身文化底蕴,一日三省修正专业成长道路,用爱点亮学生心灯,用超高的专业素养和学识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成长成才之路。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韦华,是一名畜牧兽医博士,先后在西北农林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010年,他被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抛出的橄榄枝,吸引了回来。

    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的孟陆亮,是一名中医学博士,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之前,已经在甘肃中医学院工作了十几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极高的专业造诣,曾经获得“甘肃省黄埔谧中医药科技奖”,2012年3月,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多次邀请下,来学校工作,一上任便是医学院副院长,目前已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参与完成省厅级课题6项。

    师范学院副院长孙光峰还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推开宿舍门的那一刻,孙光峰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整个房间布置得温馨舒适,就连洗漱用品也准备到位了。组织人事处于晶汝还一脸歉意,说没有去接他,感到十分过意不去。其实,在孙光峰来的路上,于晶汝正和其他几位老师正在给他收拾房间,尽管他们已经打扫了两遍了,但为了让孙博士有家的感觉,她们又一次认真细致地把房间从里到外再扫了一遍。

    组织人事处的工作岗位,使于晶汝成为学校第一个接触外引教授的人。她说,校领导班子一直都提醒自己要用热情、阳光的态度面对每一位教授的每一件。所以,每天的微笑工作是她最温馨的收获。

“我想到的,学校替我想到了,我没有想到的,学校也替我想到了,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研究环境,都没得说。我没有理由不尽心工作。学校给了我们足够的关注,我就应该用自己的成果回报。”孙光峰感触地说。

担任师范学院副院长以来,孙光峰不仅致力于教育教学,还潜心学术研究,出版《幼儿欢乐英语》教材、磁带、光盘和挂图;编写大学校本教材《幼儿园服务实训》、《幼儿园管理实务》、《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实用手工》、《幼儿园双语五大领域教育研究》、《幼儿教师十六项综合素质训练》、《幼儿园九科活动教学设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

   “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我觉得很开心,小对我们照顾有加,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而且在工作上尽可能为我们开展研究搭建更多平台,我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有了用武之地。”医学院副院长林寓淞笑着说。目前,林寓淞已经公开发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脉诊特色研究》、《基于系统生物学探讨中医气化学说在消渴病的应用》等学术论文多篇。

    为了留住人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可谓煞费苦心:学校盖了博士楼,60平方米的居所里一应俱全,家属的就业、子女的上学,学校都想办法解决,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节日的慰问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学校还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增加了博士津贴。而今,这些人感念着学校的知遇之恩,正不遗余力地为学校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不但如此,学校还组建了多个学术科研机构,成立了“中医药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学会”和“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出新成果,出大成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蒋宝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位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主攻的方向是农产品功能化学与营养,在教学的同时还担任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和研究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及省级项目,在SCI发表论文5篇。

    “很感谢学校对我的支持,在这里,我能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另外学校还和经开区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很多项目我都能参与进来进行研究,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真的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这也是我留在这里的原因。学校给了我平台和机会,我就应该以丰硕的研究成果来回报。”蒋宝笑着说。

    正是因为这样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招揽进来的各类人才、专家都为学校的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学院科研硕果累累:2015年以来,承担省、市、院级科研项目32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1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市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结题20项、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结题8项;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 4篇、EI 1篇、CSCD 8篇、专业核心44篇;博士承担导师国家级课题子课题2项。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最强的医学院,申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达46项,其中省级项目两个,他们还定期开展硕博论坛、教授论坛,科研学术氛围异常浓郁。

    周忠民教授主持完成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胡昌珍主持的《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便秘的疗效》获得渭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吕选民教授主编的《中国整脊学》,获得渭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两次科研教研成果评审奖励工作,奖励金额达7万元,校级科研项目32项,投入资金2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教学、科研和专业发展的有力结合。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有诸多以教育为事业的专家、教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腾飞指日可待。

强化教师培训: 同心合智共同成长

    如果说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那么普通教师队伍就是学校发展的奠基者。在关注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的同时,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还重视每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成功。“给每一个教师以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在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感受到‘幸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核心凝聚力的教师队伍。”院长张雄说。

    党委副书记党少平对记者谈了学院多措并举,抓队伍建设的招数:

    强化新教师岗前培训,先后两次对80余名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25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全力为教师晋升职称做好帮扶工作,有37名教师晋升了高级职称,使得高级职称的比例占到专任教师的27.3%;

    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外接受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课堂的培训,先后派白夏评、吴亚飞、白永祥等3名青年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去国内知名大学访学;

为不断提高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践实训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先后派出4名教师参加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7名教师参加行业、企业顶岗培训,9名教师参加省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技术培训,32名教师参加网络培训、29名教师参加入职岗前培训、258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5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名教师入选渭南市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分别赴西安外国语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提升培养;2名教师分别赴北京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为期1年的国内访学。

2016年,学校选派75名教师分两批赴厦门大学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明年还计划安排一批教师去德国、马来西亚学习进修。

    “这次外出学习,我自己收获很大,从外面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启示,特别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外出学习,对我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一位外出培训的教师笑着说。

校外培训是一方面,校内提升也必不可少。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搭建教师教学经验学习、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先后举办了微课教学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并选派获奖教师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微课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2015年获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0个;省级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有珠而崖不枯。”占据了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制高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智力和思想文化的活水将会源源不断地喷涌。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术业专攻的教师队伍正沿着“博学敬业,求实奉献”的道路茁壮成长。

“双师型”团队:成就每一个人生梦想

    “培养‘品德优、基础实、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育人观。而要造就这样的学生,就要有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因为我们将‘双师型’教育团队的打造作为学院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帮助学生铸造梦想的重要抓手。”院长张雄说。

    “我已经顺利通过1年的顶岗实习,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还有很多进修机会。”谈起自己的工作,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的李强尚显稚嫩的脸上写满自信。

    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对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就业何以如此简单?招生就业处处长柯永政给出了答案:“因为学院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是指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培养学生,双师执教、共同育人。

    双证,则是指将执业资格要求带入教学之中,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拿到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的执业资格证书。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是师资培养的主抓手。“‘双师型’是指教师必须既是老师,又是技师,通俗地说,就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党委副书记党少平言简意赅地作了解释。“作为医学院的老师,要求老师不仅要掌握医学理论,给予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老师能看病,并且老师要有医生的处方权。”

    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关斌,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在2011年机电工程学院组建的艰难时期,来到了这里。他就是典型的“双师”人才,上课能讲理论课,下了课堂就能修理车。他说,之所以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理由有二:一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弥补了渭南经济发展的空白,有很大的潜力。二是学校对专业和人才都很重视,不惜花大力气去建设,去培养。2011年,关斌受学校委派,到上海同济大学职教基地参加全国范围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为期15天,聆听全国知名专家的思想和观点,对他的启发很大。“从理论到实践,专家讲得都很透彻,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最好明证。”关斌回味无穷。

而今,“专家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已成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独具的特色,成为其他高职院校不能企及的优势资源。师范学院院长王亮介绍说,近年来师范学院引进的教师,基本都具有职业及技能证书:房小绵老师拥有英语二级笔译资格,李永明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王泉珍老师拥有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

为了使教师们有实践教育基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还与江苏雨润集团公司、中海亲颐现代养老服务中心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开设“雨润班”、“中海亲颐班”和“北医班”等;与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利君-渭职院中医药专家工作站”、 与食品监督行业对接,渭南市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和研究中心落户学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石羊集团等122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医药卫生、教育、畜牧、旅游、汽车、建筑等行业企业对接,签订共建协议。

    为确保实践教学各项目建设与改革顺利实施,学校每年设立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近三年,实践教学经费共计3224.46万元。

    如今,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躬耕不辍,孜孜以求,以“鸳鸯绣出从教看,誓把金针度与人”的拳拳大爱,诠释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职业精神。

    待得春秋佳日至,喜揽教育英才归。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成长,更需要各方的关爱,需要各方智慧的浇灌。期许未来,渭南,一个职业教育高地的蓬勃崛起!                                        (此文刊登在2016年12月1日《渭南日报》)

上一条:培育未来工匠 打造“职教航母”
下一条:明德博识育英才 群贤毕至立名校
关闭窗口

宣传统战部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362013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