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统战部
首页|部门概况|工作动态|文件制度|理论学习|媒体聚焦|思政园地|通讯员之家|统一战线|渭岸听风|校庆|党代会|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渭岸听风>>正文
 
发现美,欣赏美——读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感
2014-06-19 15:39  

师范学院  王泉珍

《美的历程》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美学著作,在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记得上大学时,校园里曾经出现过的“李泽厚热”。但我当时对此书并不很“热”,只是出于赶时尚的心理,囫囵吞枣般地将书浏览了一遍,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工作了近20年了,工作之余,重读此书,竟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章,分别是: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和明清文艺思潮。这十章内容,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门类,但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而是把审美、艺术和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做了鸟瞰式的宏观美学把握,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同时,也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纵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在领着我们读者作一次美的巡礼,正如作者在开场白中说的那样:“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由此,我们知道,作者是在开启一扇美的大门,引领着我们去认识和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古代文化的美。在作者的眼中,原始图腾、古代陶器、汉字线条及唐诗雅韵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别样的美。这里的美主要是一种艺术的美。当然,现实生活中的美是多样的,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现实美,现实美即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美,都会给人以审美愉悦,因此,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某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且联系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用审美的标准去评价它们,使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散发出美的光辉。事实上,美是无处不在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是一种美的;贝多芬的交响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一种美的。美有各种形态,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会审美,要有一定的审美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美,欣赏美。李泽厚先生对审美是这样论述的:“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在这里,作者引用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旨在强调审美时的“审美感情”。由此,我们得出,能引起人们特定感情的,一定是触动了人的心灵的。因此,我们要用心灵去发现美,去欣赏美。艺术和美本来就是是精神与心灵的外化、表现和寄托。“美的历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程,民族的艺术史也就是民族心灵的历史。

谈到审美,我自然联想到了语文教学与审美的关系。语文教学本身是美的艺术,审美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孜孜以求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是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引领学生发现和欣赏教材中的美过程。这个过程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我们知道,审美情趣是指学生用审美感知力捕获语文中的各种美,在个性化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想象,形成审美愉悦。这种感受再不断积累,成为经验,产生观点,从而形成主观的审美趣味。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学精粹,包容了自然、建筑、艺术、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以美的形式表现健康高雅的审美品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如分析孙犁笔下的一系列农村妇女形象,可以挖掘出这些普通人身上表现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经历审美体验。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该散文的配乐诵读,在优美的诵读声中,学生可以想象那种荷香月色、诗情画意的意境。再次,要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要使学生从文艺作品中得到健康的情操,思想的鼓励,情感的感染。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最后,要使学生养成审美习惯。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作为自己长期努力的方向。经过长期的引导,在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自觉汲取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操,拥有真、善、美的品格,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美的境界。

在李泽厚先生的笔下所经历的“美的历程”,让我对中国古典文艺和各个时代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其中体味到一种古迹斑斑的美。同时,也启发了我的教学,让我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追求美的境界。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增长自己的古代文化知识,如果有人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那么,我请你一定要读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相信,你一定会有一番惊喜和收获。

上一条:读教育名著有感
下一条:于无声处听惊雷——读《包涵心语》有感
关闭窗口
 
· 陕西省委文明委来我校督导检...
· 学校召开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
· 我校首批援藏教师胜利归来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
· 天上阿里 云端援教——第二批...
· 关于报送2020年“陕西好网民...
· 关于参加陕西省第二届中华经...
· 学校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
· 我校参加“学习强国”渭南学...
·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
-更多-

宣传统战部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362013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