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 梁尚武
2009年,我被学院从教师岗位调到护理学院当辅导员,对于这个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岗位,我感到束手无策,于是不断地向老师请教,向书本学习,在网上学习。一天,我在中国高校辅导员网站上看到中国高校辅导员典型—复旦大学优秀学生辅导员包涵,她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4年中,坚持每周给学生写一篇周记,最终形成《包涵心语》一书。该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一名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于是,我将这本书从网上下载到手机上,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当时阅读,主要学习她的工作方法,和学生的交流技巧。看完《包涵心语》这本书,一种对包涵老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四年间,她的坚持,她的执着,让我感动。今天再读这本书,感觉虽然语言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情节,却让我读出了很多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的感悟。
一、 笔杆子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干部要会用笔杆子。作为领导大致有三种交流方式,一是谈话,这样的沟通的对象太少;二是开会,信息交流的范围同样有局限性;三就是写作,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的方式影响面广,用词经过深思熟虑比较准确,也可以给接收信息的人多次的阅读和理解机会,是最为理想的沟通方式。
包涵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算不上什么领导干部,她却深知这个道理,不但通过这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所有学生,更能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的情感、生活大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了解自己,一旦被学生所了解,那么师生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就不再存在,和学生沟通就更为自如,开展教育也就更为顺畅有效。包涵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她能够用自己的文字和学生交流,学生们爱看他的字,而教育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二、心态决定命运。
152篇文章,12万多字,浓缩了包涵四年来的工作,然而当我读完后最感动我的是通篇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感谢”、“感动”这样的字眼充斥在她每一篇文章里。这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不但让自己感受到被人帮助的温暖,更能鼓励身边的人继续帮助你、支持你,能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是一种幸福。
包涵是辅导员队伍中的一个新兵,一个对学生工作一无所知的辅导员在迎接新生时所承受的压力和委屈是可想而知的。四年里她在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成长中遍布挫折,有的来自学生,有的来自工作,有的来自社会,她却始终享受这成长。这是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挫折也是动力,教训更是希望。因此她一直是快乐的,而这种快乐又感染了她的学生,他们都是快乐的。
在宣传栏开辟自己的周记,每一篇都饱含心血,将愉快的事情第一时间和学生分享,不愉快的用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持之以恒,四年如一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品质,一个壮举!这也是一种心态,如果一个人能有了这种心态,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看过一本叫《心态决定命运》的书,当时对这种观点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也许我和她比较起来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心态。
三、聚沙成塔
纵观包涵的四年辅导员生涯,我很难找出一句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或是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她总是唠叨般的把一些琐碎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看法堆砌起来,乍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是通读过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始终围绕着几个词:学习、工作、做人、集体、奋斗、理想,而这些正是大学时代的关键词。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高校承担着育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育人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包涵的教育方法是巧妙的,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她将本存在我们身边却被忽略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成长。聚沙成塔,学生们就是在他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逐渐完善人格,成长成才。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也该学习一下她呢?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聆听,注意平时的养成教育和细节教育,这样,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开展得更好。
包涵,一个普通的辅导员,一个文弱的女孩子,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写下了这些周记,也谱写了她华美的青春乐章。我们和她一样都在默默的工作和奉献着,我们的工作平淡却充满激情,我们的工作细微但意义重大,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为我们的伟大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高级人才。辅导员工作,想做好它并不容易,我们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努力回馈当初学校所给与我们的那份薪火相传的感动。我想,只要我们有这份爱心,责任心,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而我们也会得到一份别人无法体会的欢乐。
《包涵心语》把辅导员的工作一点一滴地记录了下来,写出了我们的心声。包涵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工作。我很欣赏她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奋力而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