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2013年5月13日
秦岭脚下,渭水河畔,走进初夏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少了都市的喧嚣,多了学校的宁静。沐浴着新世纪职业教育改革的强劲春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学院以评估整改为动力,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文化育人,强化改革,创新管理,发展迅速,成就显著。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全面启动了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招生2660人,各类培训2700余人;中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中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15项;档案馆通过省AAA认证;学院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人才工作先进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等。
与时俱进,学院建设迈大步,环境造人。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学院党政一班人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也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良好学习环境,学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253万元,图书馆藏书64万余册。拥有实验实训室70个,多媒体教室34个,教学用计算机830台。新校区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届时,学生服务中心、动力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人工湖和室外基础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新栽植树木59个品种4578株、绿篱9个品种2400平方米、草坪20000平方米。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加速。目前,畜牧兽医实训基地被确定为2012年度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完成700万元投资,均已投入使用。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项目投资510万元,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室、中药标本馆、人体科学馆、学前教育实训基地、会计与旅游实训基地和农学综合实训基地等。成立“利君集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工作站”,建成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1个。学院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
在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架构和工作思路。通过学院网站、院报、编印宣传读本等形式,在全院师生中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礼仪规范宣传活动,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建立健全了贫困档案,争取企业助学资金3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修订完善了学生资助工作制度措施和学生专项奖助学金章程和实施方案,不断扩大受奖助面。落实《老干部工作管理办法》,为离退休同志办十件好事、实事。学院工会被授予“陕西省教育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同时,高度重视稳定安全工作。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如同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成长轨迹一样,随着办学条件的大幅提高,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学院在全市职业教育布局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彰显。
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结硕果。环境的构建不能代替日常的教学,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硬道理。高职教育,更要在教学中以创新求生存,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年来,学院坚持以评促建,分别成立了评估整改和创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方案和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二级学院和部门,明确责任,评估整改与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整改工作中期检查。专业建设持续加强。学院目前开设护理、中医学、中药、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会计、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24个高职专业。中药专业经教育部专家评审,被确定为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对中药、护理、畜牧兽医、中医学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引进、双师素质培养、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医学类及相关专业办学工作通过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组检查验收。高质量、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院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评选出畜牧兽医、中药、针灸推拿、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护理、旅游管理、思政课、内科护理、初等教育(文)等9个专业教学团队为“2012年度院级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层次不断提高。制定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近三年引进教授2人、博士25人、硕士67人。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406人,其中教授20人,副高级职称129人,教学名师14人,“双师型”教师145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157人。科研、教研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评选表彰优秀论文229篇,教材3部。立项省、市级科研课题32项,院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立项25项,6项课题被确定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定位,顺利就业。学院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校企合作,与国内多个知名企业、省市县级医院、学校及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开办“雨润班”、“大农班”、“中江班”等企业订单培养班。通过就业指导课、校内外招聘会、就业实习基地、政府公益岗位、创业项目引导,提供就业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学生就业“绿色通道”。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通过探索实践,学院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成为了一所真正经得起社会检验的学校。
科学管理,跨越发展局面新。科学管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是学院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日常管理上,学院不断改革创新,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大力气,各项工作科学有序运行,管理效能明显提高。为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学院的发展长远化,有序化,逐步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实体性制度规定“干什么”,以程序性制度规范“怎么干”,以监督检查制度和考核考评制度来考核“干得怎么样”,使党政各项事务和管理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制定规章制度462个,完成了各二级学院、部门制度汇编。同时,持续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明确职责和权限,建立权责相符的运行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推行岗位管理,积极实施绩效管理,有效形成了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选任原则,努力推进学院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2012年选拔任用处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30名,调整科级干部8名,逐步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积极推行党务、校务公开,畅通民主渠道。以校务公开栏、校园网、院报等为阵地,及时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公开党务及收费、招生、基建、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校务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后勤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对4校区家属区及学生公寓、餐饮实行物业化管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安全、高质量用餐。定期对水电气暖设施进行检修,保证正常运转。依托国卫巩固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使校园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和美化,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才是永恒的主题。曾经,职院人用意志撑起头顶的天空,用汗水浇灌脚下的田地,用激情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创建崭新高职高专院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我们坚信,充满无穷活力和魅力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必将在未来发展的大道上乘风破浪,用更辉煌的成就书写更美丽、更精彩的画卷!(渭南日报记者李玉红、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