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不让土,海不择流。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原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意思就是说,泰山之所以高大是由于它不拒绝每一寸土石,长江黄河之所以这么深是由于它容纳了一切汇入的河流。所以人要有包容的心态,宽容的态度。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弘毅任重。出自《论语·泰伯章》。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顺德高达。出自《易经· 升卦》。原文是:“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意思是要效仿树,有锐意上进的精神,但又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要地深入细致的做好工作,重视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样日积月累,小的德行和成绩也会成为对社会的巨大贡献。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巽”是木,地里生出树木,不断的长大升高。树木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如果停止生长,就枯死;君子也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谨慎自己的德性,不断进修,由小处着手,累积成高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 卫风· 淇奥》。意思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才能使道德修养逐步完善美好起来。

九台垒土,抱木生毫。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意思是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润物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本意:指初春的毛毛小雨落下时无声无息。引申: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


言必先行,行必中正。出自《礼记·儒行》,意思是“说话必须首先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琢石成玉,琢玉成器。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出自西汉戴圣《礼记 ·学记》。意思是广泛的学习知识永不停息,忠诚努力的工作而不厌倦。

友直,友谅。出自《论语》,原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意思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大爱无疆。出自《老子》四十一章。意思是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适用于任何方面、任何种类,不管什么人都能感受得到,类似于西方所说的“博爱”。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不休息的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