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市政府共建市图书馆综述
唐克虎
2016年3月1日,位于市区杜化路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市政府共同建设的渭南市图书馆对外开放,当日接待读者近千人,社会反响强烈。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素有陕西东大门之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015年初,渭南市提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按照指标体系要求,图书馆是必要条件之一。建市20年来,缺少一座现代化的市级图书馆,这一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渭南文化发展的桎梏。2015年6月初,市委、市政府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协商,决定充分利用学院朝阳校区现有图书资源,加大改建资金和人员支持力度,建成一座高规格的、学校与社会共享的现代化的市级图书馆。6月15日,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筹建市图书馆问题的会议纪要》,形成了市文广局宏观指导,学校业务管理,校地共建共享模式。渭南市图书馆改建工程正式开工了。
为加快建设步伐,学院迅速成立了市图书馆建设办公室,下设7个项目工作组,抽调专门人员安排实施改造工程。市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建设事宜。分管领导、市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学院,指导帮助破解难题,共谋建设大计。学院新任党委书记史优胜、院长张雄履职伊始,即到工地调研,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多方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要求建设办务必按时、高质量完成这项公益性文化与社会教育工程,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个多月紧张工作,2016年2月底,图书馆改建工程完满竣工。据初步估算,节约资金8000余万元、管理人员60余名,实现了共建共享、政府与高校“双赢”之目的。3月1日,市图书馆这个集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知识共享空间终于展现在渭南市民面前,接待读者近千人。
改建后的市图书馆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84平方米,设中文图书借阅区、期刊阅览区、报刊阅览区、幼儿阅览区、视障阅览区、老年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区、主题体验区、办公区、古籍阅览室、参考咨询中心、学术报告厅、密集书库等20多个功能区域,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浓郁的陕西东府人文蕴涵。馆藏纸质图书45万余册(件);实现与陕西省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70TB,电子图书达107万余册(包含视听等文献、宿微制品),报刊500余种,阅览座位680个,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180台,无线网络全覆盖。今后还将逐步实现藏、借、阅、查、询一体化;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实现高效精确的典藏管理与便捷服务。
开馆当日,中共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来图书馆视察调研,对图书馆建设感到满意,对管理人员表示感谢。他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秉承“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理念,以大开放、智能化、全天候的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展览交流、文化休闲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信息服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报告会、沙龙、讲座、展览等,以规模化、经常化、多样化的品牌读者活动,扮靓渭南市的文化风景;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以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夯实基础业务工作、打造品牌读者活动、创新文化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美丽渭南、幸福渭南构筑文化堡垒,促进渭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汗水与收获同在,经过艰苦奋战,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图书馆向渭南市民开放了。
(来源:《渭南日报》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