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统战部
首页|部门概况|工作动态|文件制度|理论学习|媒体聚焦|思政园地|通讯员之家|统一战线|渭岸听风|校庆|党代会|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渭南日报:植物学博士付宏岐的红花情
2014-09-24 08:50  

来源:《渭南日报》2014年3月20日

    本报记者 张莉娜 姚 佩

  “其实红花早在汉代就引进我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红花是西汉张骞得种于西域,主要产区在新疆一带,为新疆四大名贵药材之一。红花虽然是一种植物,但它同其他物种一样,是有感情的,只要你用心呵护它,它就会回报你很多。像我们最初从红花中提取一些简单的化妆品添加剂,到如今研究怎样利用红花生物反应器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付宏岐是一个学者型的人才,平时只知道埋头搞科研,话语很少,但提起对红花的研究,他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不自觉地透露出对红花的浓浓情谊。

  提起与红花的结缘,付宏岐说:“那和我在新疆的工作分不开,2005年, 硕士毕业后到新疆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工作,开始接触红花。新疆是红花的主产区,给我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那时起我就与红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付宏岐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花费在对红花的研究上,或成功,或失败,但对他而言,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

  “我是宝鸡岐山人,大学毕业回到老家工作,后又在吉林读博士。2011年7月,作为渭南市第二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当时,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都可以选择,但最终留在渭南,一是这里离家比较近,二是这里有良好的专业平台及发展空间。”付宏岐说,渭南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人才,而且对引进人才的政策很优惠,考虑得比较周全,像安家了,孩子的入学问题等等,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使他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科研中。

  付宏岐的家在农村,从小他就对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菜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大学学习的是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多年来,从事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对红花相关领域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喜欢选择有难度的工作去做,可能是骨子里本身就喜欢挑战吧。”付宏岐笑着说。读博期间,他曾跟随导师致力于红花、番茄和烟草等植物生物反应器的课题研究,并参与“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反应器重大专项“降钙素与生长因子等植物生物反应器研制”,在一年多时间内,他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反复地操作,建立了红花茎尖微嫁接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转基因红花植株生根困难的问题。

  “选择红花是因为红花是油药兼用作物,其花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络、宣毒透疹等功效,红花籽油除因富含亚油酸而作为高级保健烹饪油外,还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和化工工业。红花生物反应器在国际研究领域的许多空白,激发了我浓厚的研究兴趣。”付宏岐感慨而言,然而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红花品种方面的研究,因为高效再生体系难建立而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开展,尤其是红花组培苗生根困难的问题,已成为红花再生体系建立的瓶颈。红花生根是眼下的一个难题。当时,种子材料筛选、无土栽培等都没有成功,他大胆试验,联想到小时候家里种西瓜,借鉴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西瓜苗接穗以抗病增产的实际事例,开展了红花茎尖微嫁接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红花的生根问题,嫁接苗成活率可达百分之八十。 

  对于常人来说,实验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这种单调而无人喝彩的工作,付宏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他觉得自己是在用时间雕琢一件好的作品,只不过是过于精细、过于从容缓慢罢了。“成功很辉煌,但过程很艰辛。”付宏岐如是说道,实验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周而复始,没有休息日的概念。“有时,为了在细胞的合适生长状态进行实验操作,经常是今天早上进实验室到第二天早上才出来。”

  “走,参观一下我的新实验室。”付宏岐兴奋地说:“去年,学院投资了一大笔钱,给我们装修了新的实验室。现在基础设备已经到位,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了。”目前,付宏岐带领红花研究团队承担了渭南市科技创新扶持项目“转基因红花新型oleosin-FGF10多油体融合蛋白载体构建策略的研究”。付宏岐说,做科研,一方面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也要跟踪国际前沿知识,这两点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要。预计这个红花项目明年就会取得进展,届时可以明确不同载体构建方案对FGF10表达量及稳定性、活性的影响作用,一方面丰富该方面研究理论内容,为深入探索一套有效的植物表达途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利用转基因红花种子油体蛋白融合表达生产FGF10提供新思路。此外,学院还承担了渭南市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和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建成后,将承担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产品检测任务和相关部门委托检验检测等任务。

  

    小资料:

  付宏岐,男,1972年4月生,陕西岐山县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讲师。药用植物学专业,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转化和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曾参与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反应器重大专项“降钙素与生长因子等植物生物反应器研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利用红花油体系统高效表达FGFs的创新药物研究”和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利用红花油体高效表达EGF创新药物研究”。主持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渭南市2013年度科技计划项目“转基因红花新型oleosin-FGF10多油体融合蛋白载体构建策略的研究”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共四项。2013年获渭南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二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1篇,SCI文章1篇。现为渭南市农产品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条:陕西工人报:渭南职院“绿色通道”确保困难新生入学
下一条:渭南日报:把动物带进教室的博士王韦华
关闭窗口
 
· 陕西省委文明委来我校督导检...
· 学校召开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
· 我校首批援藏教师胜利归来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
· 天上阿里 云端援教——第二批...
· 关于报送2020年“陕西好网民...
· 关于参加陕西省第二届中华经...
· 学校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
· 我校参加“学习强国”渭南学...
·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
-更多-

宣传统战部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362013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