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渭岸听风 >> 正文

难忘的启蒙教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1-20 [来源]: [浏览次数]:

温秋红

我出生在渭北旱原的一个村庄里,当时的生产队有两个自然村(上头村和底下村),我的童年和小学在那里度过。记的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在院子里围着一盆清水互相拍打嬉闹,正玩得不亦乐乎时,一个年轻的女子敲门进来,向妈妈调查问卷我们家几个孩子的情况。原来是生产队兴学重教,计划在本村筹备开设学前班,将生产队原来的饲养室修缮起来,作为学前班的教室,选拔本村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当老师,这个年轻的女子就是新任的学前班李老师。

开学第一天我背着由各色花布凑拼的书包跟在姐姐后面去上学,心情激动又忐忑不安,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只见不大的教室里挤满了人,家长们大着嗓门和李老师打招呼,高低不同的娃娃们说笑打闹,一转身的机会就有不省心地扭在一起打起架来。日上三竿,李老师终于耐心地把一个个满怀希望的大哥大嫂叔叔婶婶辈的家长送走,对这些叽叽喳喳的小人儿一个个归顺整理。

饲养室改造的教室光线不好,黑乎乎的房梁上吊着一个摇摇晃晃的灯泡,一块长方形的木板涂上黑漆,架在两个高腿凳子靠在北面的土墙上。十几张作为课桌的长条凳整齐的摆放几排,间隔着学生自带的小板凳。这些小凳高低颜色各不相同,经常是老师精心排好的坐位被随时替换的凳子打乱,于是不厌其烦地调坐位,调板凳……教室后面有一小院,宽敞明亮,三面高墙围起,一面连着教室的进出口,给人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安全感。

刚开始时,许多娃娃们不梳头、不洗脸、上课乱动、吃馍馍、迟到早退逃课种种问题接连不断,有些家长也把这些不当一回事。李老师在教学之余,走村穿户、田头地间,穿针插缝地和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方面沟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管教,这些自小在泥土里放养的娃娃们逐步变得文明起来。每当听到列队唱歌的声音时,做饭的妇女就知道孩子放学回家了,赶忙端饭上桌。学前班自此慢慢步入正轨,经常有路过的村民悄悄趴在窗户往里张望,只见自家娃娃坐得笔直,手背在后一遍遍跟着老师念着a—o—e,于是心满意足地下地干活去了。一个学期不到,年轻的李老师成了上下两村最受欢迎的人。

学前班虽然条件简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语文、算术、音乐、美术、体育各科有条不紊地开设着,在孩子的眼中李老师就是全能人才。算术课上,她把长短相同的细包谷杆用绳穿了,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懵懂的大脑灌输1—2—3。每周一次的美术课在黑板上画着简单的图像让我们模仿,有时把自家后院的苹果梨子放在桌上让大家照着描画。语文课堂上可教的内容简单,讲故事是主流。天气晴好时李老师会带领我们围坐在教室后面院子的树荫下,或者是房檐下,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讲得是绘声绘色,听得是如痴如醉。夏天中午我们都带着简单的铺盖(大多是麻袋)在教室后面的阴凉处席地午睡,迷迷瞪瞪时被口哨声叫起来,先跟着老师唱歌,三四遍唱下来头脑清醒了许多,于是进教室上课。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出来,跑到院子跳皮筋、丢沙包……李老师常常守在进出口的屋檐下,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人儿疯狂玩闹,有时兴致上来,也加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丢手娟的游戏。小院欢声笑语,成了孩子们挥发天性的乐园。

学前班的生活充满了童趣,印象中我有过一次逃学的经历,成了大家的笑柄。那天我背着书包刚走到村口,远远看到老师扛着锄头从教室方向向南走来,赶忙一溜烟跑回家给妈妈说:“老师去干活下午不上课”。正当我在家一个人玩得起劲时,老师派了两个学生来家找我,一个背起我的书包撒腿就跑,另一个拽着我的胳膊往前走。原来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课堂作业出去干活,回来后发现少了一个人。我这个逃兵被押回来暂时在教室外罚站,老师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气氛沉静得令人窒息。那天我遭受了先兵后礼地教训,那个夏日午后地处罚教诲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小时候物质生活普遍匮乏,但是孩子们没有学习压力,劳逸结合的宽松环境给了我们这代人一个快乐的童年。六一儿童节到了,女孩子穿着花裙子,男孩子穿着白衬衫蓝短裤在李老师地指挥下载歌载舞,排成一队从上头村舞到底下村,我穿着用蓝底白花的窗帘布改做的裙子一边跳着舞一边唱着歌,神气极了。围观的村民嘻嘻哈哈评头论足着这些孩子地表演,那天多才多艺的李老师组织的这次文艺展演轰动了上下两村。那是我第一次过有仪式感的儿童节,那种场景深刻地印在记忆深处,说它难忘实在是除了唱歌跳舞本身,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没有裙子地哭闹,用窗帘改裙子得窘迫……

由于当时上学年龄卡得死,我差几天的生日又让我把学前班上了一遍。记忆中我们教室搬了两次,第一次搬到我们底下村的东头,虽然教室宽敞明亮了,但没有了活动的院子。用土胚垒砌的台面再糊上报纸就变成了课桌,同样材料垒砌的土墩子铺上家长做的棉垫子新教室就启用了,那些日子两村的孩子带垫子上学成了村庄一景。好在不长时间学前班又搬到村西晾晒场的两间平房里,教室外阔大平整的场地足够孩子们自由畅快地运动。在此期间,李老师组织举办了一场运动会。经过训练的娃娃们展现的各项本领让村民们啧啧称赞,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得大家对这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学前教育的李老师刮目相看。

教学场地几经转换,李老师一直带着我们。我们从懵懂到自觉学习的过程老师费了不少心思,有严厉地批评,也有精神上地引导,还有物质奖励。那时李老师家的树上长什么,我们的奖品就是什么。我曾因纪律好,作业好,发言好连获了三个大红枣,激动地一口气跑回家给妈妈汇报荣誉。不知不觉的我开始喜欢上学,喜欢听老师讲故事。那些寒暑假不上学的日子里,为了听故事,我曾守在院子里看日光爬上窗台,没有钟表,老师告诉我一个秘密,当日光爬上窗台时小喇叭就开始广播啦。

时光如流,无忧无虑充满童趣的学前班、小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离开了老家来到渭南,走进了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以后再也没见过可亲可敬的李老师。后来听人说李老师还算不上当时的民办老师,民办老师有工资,她只有生产队给的工分,后来政策调整李老师的代课身份就取消了,随后出嫁到了外地。我不大回去,她的情况也无从问起。

如今人到中年,常常回想起乡村生活的往事。在我生命里遇到过各种性情的老师,有的严谨、有的风趣、有的老成、有的朝气,师恩之情不能忘怀,教导之谊永远铭记,特别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难以忘怀。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千丝万缕的情愫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息。远在他乡的李老师,您还好吗?您会不会也在如梭的岁月里回味那个只挣工分没有报酬的教育生涯?